|
发表于 2022-7-18 1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10月28日,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联合铂类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相比于紫杉醇的其他纳米制剂,紫杉醇胶束的临床价值主要是增加耐受剂量以扩展适应症至胰腺癌、膀胱癌、卵巢癌等,同时因采用化学高分子材料而降低微生物污染和免疫抵抗等风险。
文丨塔卡拉玛干的白杨
一、概 述
1、胶束的基本概念
胶束(Micelles),指在水溶液中,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排列的热力学稳定胶状团聚体。形成胶束的机制是具有吸附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在达到饱和状态后,过剩的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溶液中,因其疏水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排斥力强于吸引力,疏水基团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缔合形成胶束内核,亲水基团朝外形成胶束外层,稳定分散于水溶液中。
当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时,以单分子形式分散或者吸附于溶液表面降低表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无法继续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在水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成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当表面活性剂浓度接近临界胶束浓度时,胶束呈球体结构;当浓度继续增加,缔合的分子数量随之增加,胶束呈圆柱体或者板状体,甚至可以呈星状、螺旋状等复杂形态。胶束的形态与其自由能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