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领取绝版勋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指挥官,原来您在这里,可别吓我啊!”
原址:https://www.nexusmods.com/fallout4/mods/67873
作者:柠檬味
勃朗宁自动步枪(英语: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简称:BAR),是美军在20世纪上半叶使用的一种自动步枪。美国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少量试用过一些外国和本国设计的机枪,但官僚主义的低效率和缺乏实践的军事理论研究,这些试验都没有结果。结果当美国军方高层在1917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后才发现,面对这种以机枪火力为主的堑壕战,他们手上只有670挺M1909哈奇开斯机枪、282挺M1904马克沁重机枪和158挺柯尔特M1895机枪,经过反复论证后他们认为必须尽快重整军备。但在这以前,抵达法国的美国远征军由于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只能由法国和英国补充部分装备。法国人送来的M1915绍沙自动步枪发射8毫米勒贝尔步枪弹,弹药不能够与美军步枪通用,而且问题过多。但由于远征军只有这种武器可以供步兵推进时抵肩射击或腰际射击,而其他机枪太重而无法伴随步兵在向敌人战壕推进中使用,因此美国军队只能够暂时忍受这种武器。
其实早1917年初,约翰.摩西.勃朗宁就带了两件新设计的自动武器到华盛顿亲自进行示范,有一件是一种水冷式重机枪,而另一件就是可以供步兵在行进间抵肩射击的自动步枪,这两种武器的口径都是7.62毫米。新式武器的公开展示时间是2月27日,地点是在国会山前面的空地上。有包括军事高官、国会议员、参议员、外国政要和媒体记者共300多人观看,约翰.摩西.勃朗宁对这两种武器进行了实弹射击演示,这两种武器的表现令观众印象深刻,于是他很快就得到美国政府发出的武器订购合同。
美国陆军军械官员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对这两种武器作了进一步的试验,然后在1917年5月正式决定采用这两种武器。但为了避免产生混淆,弹链供弹的水冷式机枪被命名为M1917勃朗宁机枪,而弹匣供弹的自动步枪命名为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虽为自动步枪,但却往往被作为轻机枪使用。由于当时还没有“轻机枪”的概念,弹匣供弹、重量轻的连发武器都被称为“机关步枪”(Machine Rifle)。
由于美国军队急需新武器以代替弹药不通用和故障率高的绍沙轻机枪,在1917年7月16日,柯尔特公司就得到一份12000支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生产合同,可以获得勃朗宁的专利并独家生产勃朗宁自动步枪。但当时柯尔特公司正在全力满足英国陆军的维克斯机枪生产合同,只得要求推迟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生产,同时设法扩大了在康涅狄格州梅里登的新工厂。由于迫切地需要新武器,在柯尔特公司再次拒绝立即投产勃朗宁自动步枪后,美国陆军就把温彻斯特武器公司指定为新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主要承包商。温彻斯特公司在作生产准备的同时,技术人员也协助完成了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生产型设计,这个生产型与原型的最大区别是抛壳方式由向上抛改为向右抛。然而由于勃朗宁自动步枪直到1918年2月还没有开始投产,在美国陆军的多番催促后,温切斯特急急忙忙地启动了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生产线。当第一批生产的1800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交付时,被发现许多枪的部件不能互换,生产暂时停止,直至改进生产工序,使武器完全符合要求。温彻斯特获得一份25000支勃朗宁自动步枪的合同,他们在1918年6月再次全面投产这种武器,当月就交付了4,000支枪,在7月又交付了9,000支。当温彻斯特公司进入满负荷运作时,柯尔特公司和马林-罗克韦尔公司也开始投产勃朗宁自动步枪。不过马林-罗克韦尔所获得的合同是比利时政府生产。当这三家公司一起生产时,日产量达到706支勃朗宁自动步枪,至一战结束时共交付了约5万2千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在1918年至1919年间,又生产了102,125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其中柯尔特生产了16,000支,温彻斯特生产了47,123支,马林-罗克韦尔生产了39,002支。勃朗宁自动步枪是在1918年7月开始运抵法国的,第一个接受这种武器的是美国陆军第79步兵师。勃朗宁自动步枪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1918年9月13日,约翰.摩西.勃朗宁的儿子范·阿尔文·勃朗宁少尉也在当时的战斗中使用他父亲设计的武器向德国人射击。尽管勃朗宁自动步枪投入战争的时间很晚,但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在默兹-阿戈讷进攻战中,而且给予了协约国很深的印象。法国也订了15,000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以取代极不可靠的绍沙自动步枪。部分士兵甚至认为若军方早些采用BAR以取代可靠性欠佳的绍沙轻机枪,便可以拯救许多生命。
一战结束后,勃朗宁自动步枪又进行了多次改进。第一次重大改进结果是定型了M1922轻机枪,该枪于1922年少量生产并装备了美国骑兵。在1926年时,对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护木作了改进,降低了护木上方的高度,使枪管更多地暴露在空气中,以加快散热。当美军采用新的一把172格令30英寸M1步枪弹后,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瞄准也要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弹道。在当时,柯尔特公司还生产了一些半自动型的勃朗宁自动步枪。
FN公司在1920年代从柯尔特获得在欧洲生产和销售BAR的权利,最初生产的是Colt1925型(R75)的仿制型,不久FN公司开始改进他们自己的BAR型号。
BAR在比利时开始生产后,波兰在1927年12月10日与FN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由FN公司为波兰军队生产10,000挺口径为7.92×57mm毛瑟弹的轻机枪,这种轻机枪其实是在柯尔特R75(1925年推出的商业型BAR)的基础上,但根据波兰军队的稍作修改的BAR变形枪。被波兰军队采用后,该枪被正式定型为 “1928年型7.92mm勃朗宁轻机枪”(7,92 mm Ręczny karabin maszynowy Browning wz. 1928),或称为rkm wz.28。wz.28轻机枪与M1918 BAR相比,主要的改变有手枪形握把、两脚架、开放式V型缺口照门,并枪管稍为延长。后来经过授权后,wz.28轻机枪被允许华沙的国营步枪厂(Państwowa Fabryka Karabinów)生产,但与原来FN生产的wz.28相比,稍有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例如新的机械瞄具。
到了1930年,FN推出Mle 1930型轻机枪,这是FN在wz.28的基础上改进,并采用了勃朗宁的弟子塞弗所设计的具有两种射速的击发机构,使该轻机枪可选择较快或较慢的全自动射速。FN Mle 30轻机枪主要有两种口径,分别为7.65mm和7.92mm。Mle 30轻机枪的主要客户是比利时军队,中国也是FN Mle 30轻机枪的主要客户之一,在1933年上半年就采购了5000挺,到1937年已经进口了9148挺,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又订购了8000挺。
鉴于勃朗宁自动步枪连发射击时不容易控制,在1937年开始对勃朗宁自动步枪进行第二次重大改进,该改进型后来被美国陆军定型为M1918A1并予以采用。新的M1918A1增加了轻型两脚架,使它更像轻机枪。不过M1918A1只生产了很少的数量,而且有部分M1918A1是由原来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改装而成。
对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第三次重大的改进是在1938年开始时,当时欧洲战云密布,美国军队再研制轻便的班用轻机枪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决定再次改进勃朗宁自动步枪。
直到二战爆发时,wz.28轻机枪一直是波兰步兵和骑兵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1939年时波兰大约共有20,000支wz.28轻机枪。在纳粹德国和苏联瓜分了波兰后,波兰军队的武器也被两者瓜分了。
至1939年5月,通过滇湎公路一共运往我国内地的FN Mle 30轻机枪达7412挺之多。
美国改进的这种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最终型号在1939年被定型为M1918A2,并在1940年被正式采用。与其他BAR相比,M1918A2最主要的改进是取消半自动发射功能,并在枪托上安装了一个降低射速的缓冲装置,通过快慢机上选择两种不同的全自动射速。当快慢机选择原来的“F”档时,为300~450发/分的低射速,当选择原来的“A”档时,为500~650发/分的正常射速。此外,又采用了一个新的两脚架,腿架底部带防滑板,新的两脚架安装在枪口装置上,而非导气箍上。由于这个两脚架和消焰器很容易拆卸,所以许多美军士兵往往把它拆掉,把M1918A2当作真正的自动步枪而非轻机枪使用。其他的细节改进还包括在扳机护圈前增加了金属导棱以方便辅助快速更换弹匣,护木形状和尺寸都作了改变,枪托下又增加一个单脚架,表尺也作了改进以适应新的M2步枪弹更平直的弹道,射程装定从100码至1600码。另外还增加了刺刀座,不过几乎没有BAR射手会真的给它装上刺刀。当M1918A2服役了一段时间后,军械人员开始收到大量关于后坐缓冲器频频出现故障的报告。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士兵维护保养M1918A2的时候都是枪口向上地竖直搁在地上,结果枪油和火药燃气残渣都聚到后坐缓冲器上。此外,与M1加兰德不同的是,M1918A2的导气箍没有使用不锈钢材料。由于当时的军用弹药发射药具有腐蚀性,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时如果不经常进行维护,导气箍就很容易生锈。军械人员总结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定期分解维护。
1940年2月,FN公司又卖了一批Mle 1930型给芬兰,此外还生产了数千支分别卖给了智利和埃塞俄比亚。
在二战期间,勃朗宁自动步枪主要作为轻机枪以两脚架部署在特定据点使用,也可由单兵短时间手携射击,有着射程远,火力强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美国军队的步兵班就以每排3挺的规模大量采用BAR为班用自动步枪,以构建火力压制点,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为提高,步兵对这种自动步枪十分信任。但其20发弹匣容量仍然是太少,加上射速不高,故不利作持久火力压制。到了1942年,M1918A2的枪托由木制改为玻璃钢制。在战争中后期,又在枪管上增加了提把。战争期间一共有超过20万挺勃朗宁自动步枪交付美军使用。
德国把wz.28轻机枪改名为IMG 28(p)轻机枪,装备二线部队并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而苏联红军也在二战期间使用了一些缴获的wz.28轻机枪。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了大批FN Mle 30及美制M1918轻机枪。
勃朗宁自动步枪也是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步兵装备的主要武器之一,在朝鲜战争期间恢复生产时共生产了6万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也从美军手中缴获了一些这种轻机枪。
1950年代末,发射7.62×51毫米NATO步枪子弹的M14自动步枪与M60通用机枪列装美国军队后,勃朗宁自动步枪随即从大部分前线部队撤装。在越战初期仍有限地装备,它被用作执行轻机枪的火力压制任务。然而20发弹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续性,一方面持续射击会烧灼枪管,且枪管无法快速更换,这些因素妨碍它扮演真正轻机枪的角色。另外一方面,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亦有使用BAR,尽管在实战之中发现勃朗宁自动步枪对于亚洲人的体格来说过于笨重,在春节攻势仍然可以看到南越军队使用勃朗宁自动步枪。
BAR在美国国民警卫队中服役时间更长,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才撤装。还有许多国家从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获得BAR,有些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
在2013年年底,俄亥俄军械厂还推出了一种经过现代化改装的BAR,称为“重型战斗突击步枪(Heavy Combat Assault Rifle,简称HCAR)”。俄亥俄武器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军用机枪的半自动改造型号而闻名的生产商,在第143届NRA展会上推出了最新设计的HCAR步枪。名称中的“HCAR”是英文“Heavy Counter Assault Rifle”的缩写,意为“重型反突击步枪”。该枪是在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只设计有0.30-06英寸一种口径,公司计划未来推出多种口径的版本,包括7.62mm口径等等。HCAR步枪枪管长406mm,枪管上设有多个椭圆形凹槽,既能提高散热性,又能减轻质量,使得全枪质量仅5.4kg,比原型枪减轻了3.6kg。该枪采用30发弹匣供弹,膛口既可以安装消声器,也可以安装消焰器,由于采用新型后坐缓冲系统,后坐力非常柔和。
勃朗宁自动步枪采用长行程导气活塞原理,开膛待击方式运作,可实施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该枪发射.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7.62×63毫米),由装于机匣下方的20发可拆式弹匣供弹,枪弹击发之后,一部分火药燃气经导气孔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活塞连杆及枪机框后退,枪闩离开闭锁槽,整个机体后退,实现枪机开锁。开锁后的枪机框带动枪机后退,并压缩复进簧,而拉壳钩将空弹壳从弹膛内抽出,弹壳底部碰撞退壳板而将弹壳抛出,直到枪机框与缓冲器相撞,后退完全停止。如扣住扳机不放,复进簧带动枪机框及枪机前进,枪机的推弹凸笋从弹匣内推出一发枪弹进入弹膛,枪机复进到位,枪机框继续前进,枪机后部上抬进入机匣内的闭锁槽完成闭锁。当闭锁时,枪机框继续前进而撞击击针击发。继续扣住扳机,又开始下一个循环。其枪管膛口装有圆柱形消焰器。机匣以一整块钢加工而成,外观上显得粗壮结实,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表尺为直立式。美国军队评价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少发生故障。虽然原来是设计为单兵自动步枪,可由单兵携行以作行军射击,提供火力支持。然而由于它的重量太高(全重7.5千克)不方便携行,而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子弹的后座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
描述:
此模组添加了 M1918 BAR,并配有《战地风云 5》动画和音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组,没有附件。然而,有三种开火模式:单一、自动和快速。在 M1918A2 上,从来没有单发模式,但出于定制目的,“安全”模式现在是单发模式。
要求:
战术装弹(至少 v1.1)
“fov 80(所需 fov)”到控制台以正确显示动画。
示例:fov 80 120
获取武器:
可在化学站
或
控制台:“help BAR 4 WEAP”找到 ID。然后输入,“ additem ( ID ) 1 ”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3lypLYJylm5lFF__4W_WQ
提取码:1918
求汉化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